爷爷和故乡
文河晏出生时爷爷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颇具慧根,爷爷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地仙,在八九十年代的大别山农村地仙的作用很大,小到家禽走丢大到选阳宅,阴宅宅址,地仙都可以管。
文家门口有一条大河,传说是一条恶龙所化,但孩子们并不惧怕这个传说,一年四季除了冬天其他季节河滩都是小文河晏的乐圆。春日草长莺飞,河滩上嫩黄的草地是最柔软的乐床,任你在上面追逐打闹也不会伤到自己,夏日的烈阳下,一个个小脑袋在水中时沉时浮,欢快的笑声能在河中回荡一个暑假,秋季河滩树林里的各种野果糖梨子、八月炸、野毛桃、野板粟都熟了,这些野果对于贫困的农村孩子们来说就是无尚的美味。冬季虽然河里风大,但文河晏也经常会乘天气好时却河里转转。
文河晏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是这样度过的,村里其他小孩也是如此。那时他们未去过城市,但从大人们的日常交谈和辛苦劳作中他们都知道家乡很穷,很落后,很闭塞。但他们未曾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们也不知家乡落后在哪里?因此清澈的河水,蓝色的天空,翠绿的群山在文河晏眼中都成为了家乡落后的表现。虽然这些也是他的乐园。他很想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由于爷爷坚信他是文曲星下凡,因此每个学期开学报道的日子爷爷都要提前给孙子算好,他认为他算的日子与孙子最相合,能让孙子耳聪目明。小文河晏也没有辜负爷爷的期许,成绩一直不错,爷爷愈发为自己的道行和这个小孙子自豪,晚上睡觉常常要小孙子给他捂脚,然后一字一句的教他背三字经,百家姓,告诉他做人的道理。
爷爷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头上没有头发。由于掌握了一手看风水,画灵符的本领。他并不需要吃太多农活的苦,因此他比大部分农村老人要显得年轻体面,身上的衣服永远是干净得体。听妈妈说爷爷在五十多时就给自己办了“退休”从此不务农活,每日吃了早饭就去镇子上闲逛,中午要么有熟人喊他吃饭,要么有人求他办事管饭,要么自己花点小钱随便吃一口,到傍晚才回来,而这时就是小文河晏最开心的时刻。
看到爷爷从家门前的小路露头了,他立刻欢欣雀跃一边跑着一边叫到“爷爷,爷爷”,到了爷爷身边先是一把抱住爷爷的腰,然后就是例行搜身,看看爷爷兜里有没有好吃的,爷爷这时总是一边摸着小孙子的头,边佯怒道没有吃的,天天找,口那里有那么多吃的?"爷爷说的没错大部分时间里,文河晏都是一无所获,但他依然每天都乐此不疲。很多年以后当文河晏回想起这件事时,他已分不清他那时每天傍晚期待的是爷爷还是爷爷口袋里的零食了。
爷爷在文河晏四年级的寒假去世了,他永远忘不了在爷爷去世前几天夜里,爸爸妈妈带着他给爷爷守夜,睡梦中的爷爷梦见了自己的母亲,他高喊到“妈妈呀,带我回家哟”。听到爷爷的梦话爸爸妈妈意味深长的互看了一眼,然后轻声的商量着什么。小孙子不是太理解爷爷为什么会说梦话,因为他和爷爷一起睡了好几年也没听爷爷说过梦话。第二天大姑姑,小姑姑都回来了。
爷爷年轻时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在一个夜里用一副担子一头挑着大姑姑一头挑着几件破家什,带着奶奶走了几十里山路,从邻县逃到了现在安家的地方,初到他乡,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好在本地一个本家念在同宗同姓之情,给了爷爷一块山地,一家人才扎下了根。正是由于这种外来户的身份造成了爷爷一世与人无争,心思单纯而又精于世故的性格。
加上祖上有一位老中医,让爷爷有机会读了几年私孰,老中医本想让爷爷继承衣钵,可谁想爷爷识字之后却迷上了道教,成了一名地仙,文革时还曾因搞封建迷信活动经常被拉去劳动改造。但在大别山的农村爷爷的这个身份还是倍受尊重,到口那都被人尊称一声“老先生”。
回想爷爷的一生应该能说是历经坎坷,饱尝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之苦,但他却用他隐忍的性格在他乡为子孙挣得了一方安身立命之土,虽然他早早的就不务农活了,但他的心里也许是疲惫的,他要时刻为他外来户的身份而担心。所以大限将至时他会梦见自己的母亲,就像一个在外受了委屈又饿又怕的孩子一样乞求母亲带他回家给他温暖和安慰。如果人有灵魂,爷爷的灵魂肯定是和他的母亲在起,在一个充满了阳光和温暖的地方。
后记:年岁渐长,记忆慢慢衰退。定居城市之后,回老家的日子越来越少,家乡开发,儿时的游乐园早已面目全非。关于童年和亲人的记忆是人一生中最温柔最暖心的回忆,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祖父已经离开二十余年,我也成家,生活的压力和内心的无依让我想起了我儿时的时光,想起了爷爷,他那不急不燥,慢条斯理的性格是我想学可一直学不会的智慧,在快节奏的当下,我愈发的觉察到爷爷做人的智慧和内心的强大。
我虽是家里第一个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的人,但我近来愈发深刻的感受到我的学历只是给了我一个谋生糊口的工作,并没有给我生活的智慧,所以我才会觉得生活是痛苦的。爷爷呀,如果您真的在天有知,就用您的智慧开解您这在世俗欲望里浮浮沉沉,挣扎不休的孙儿吧。故乡呀,也请您用您贫脊却坚硬的土地给我这个游子前行的力量吧。爷爷,我想您,故乡,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