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魂旅行,宁静而芬芳-读毕淑敏《带上灵魂去旅行》有感1500字

推荐人:王园园 来源: 时间: 2022-03-08 12:00 阅读:

还记得当时有一个老师的辞职信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她的辞职理由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没有这位老师的勇气,但我也想去看世界的精彩,毕淑敏老师的《带上灵魂去旅游》满足了我因疫情、因为各种不可言说的理由禁锢于原地的人的梦想与想象。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毕老师的旅行中遇到了很多让我感触颇深的人,他们年龄不一,但总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甲虫冰激淋》中的岳拉娜老人,拥有87岁的高龄,花两万美元买下拥有租住权的老年公寓,过着属于自己节奏的缓慢的生活。她会为了招待远来的客人,特意地打扮,花八个小时熬煮豆子汤,还会亲自采摘草莓为客人制作草莓冰激凌。她真诚而有趣,表情生动。当客人晚到时她会为客人的安全而担心,甚至是不满责备;当面对客人穷追猛打地追问豆子汤的做法虽无奈但也认真思考回答;在听到我把她的中文名字解释为—站在高高的山上的美丽女孩时的心满意足。当然也有客人告诉她手刹没放下时的带着点小孩子的恼羞成怒;还有她迫不及待的在教堂里分享家里来了两位中国客人时的得意。这位老人就像是那只醉倒在冰激淋的红黑相间的美丽瓢虫,让我感受到了美国老人的魅力所在。

岳拉娜老人过着独居而悠闲的生活,让我感受到老人的独立。但看到那篇《十一块宝石婴孩的项圈》的时候,眼泪不由自主的下来了。文中的嘉宝奶奶只能通过抚摸儿孙的照片得到一点点满足。而佩带宝石项链的老人,用毕生积攒的名贵宝石,制作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宝石项链来铭记自己的十一个孙子孙女。他们每日寂寞而孤独地等待着,只能睹物思人。借着一些纪念品证明自己被需要着,被惦念着。当孩子们渐长大,似乎已经不需要老人的呵护了,我们已然忘记以前我们曾需要过怎样的保护,曾得到过怎样的爱护。我不由得想到这些年出现的“空巢”一词,当我们的父母,他们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我们是否能给予他们充分的照顾呢?我们怎样才能不让他们感觉到孤寂和不安呢?

毕淑敏老师作为一名医生,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医学和死亡的文章。在《外科医生的圣殿》一文中,我在毕老师的描绘中看到了外科医生100年间在暗夜中苦苦摸索的心酸。而那些早期的外科器械,特别是那些对妇女使用的器械,仅靠描述都能让人不寒而栗。《珊妮兵团》一文让我从被压榨的无助感中逃脱出来,治疗犬的单纯而友善,执着而可爱,为很多的病人带去了安慰。关于死亡,特别是临终关怀书中也写得比较多。若人们将生命的诞生比拟为光芒,那么死亡则是这上天恩赐背后的一条暗影。它悄然的隐秘在我们的喜怒哀乐中,无时无刻不陪伴在生命左右。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更迭变幻,唯有死亡,即便是最昌明的医术与昂贵的药物,最终都无法令我们逃离。《艾滋之椅》中的禅宗临终关怀中心,奇异的香氛搭配雅致的环境,给临终的创造一个宁静而舒缓的氛围,让他们远离恐惧,归于平静。还有一篇《让死亡回归家庭》介绍的是美国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没有病人,致力于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死的人,享有最后的安宁与尊严。为了实现他们的座右铭——“尊严的死去”,他们的医生每周每人出诊28次,最多时要照顾7个病人。他们对病人的陪伴与照看,对死者家属的支持,让我肃然起敬。就像无法准确预料朵花凋零的时刻一般,我们亦无法预料生命究竟在何时终止。从意识到自己行将就木到入土为安的这段,便是一种纯粹的煎熬。这种临终关怀让人们正视死亡,能更理性地直面死亡。

美国的旅行带给我更多的是关于生命的沉思,而北欧的旅行让我领略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冰岛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热情豪放,敢爱敢恨的美丽姑娘,更有维京人那种寻求刺激和冒险的“海盗性格”。挪威的山妖、峡湾瀑布;瑞士琳琅满目、甜香软滑的巧克力;丹麦的独腿锡兵;阿拉斯加冰原上的驯鹿;俄罗斯温柔、澄澈、令人赏心悦目的贝加尔湖;埃及莎草纸、佩戴假胡须的美丽独特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日本的“太平门”“非常口”“地铁客”。旅行中美丽的风景与有趣灵魂的碰撞,激起心灵的沉思,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世寻找到寂静的港湾。

灵魂的旅行让我在这个暑假不再平淡无味,带给我更多恬淡宁静。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的思考读书也是旅行,希望所有旅途中的取舍唯随愿而行。

赞助推荐

#第三方统计代码(模版变量)